星期二, 5月 24, 2011

最近在選書

編輯們從北到南的跑,各地各校的開講。
每天早上都能在高鐵站遇到同事,
16~18點之間偶而也能在烏日或左營站巧遇同事一起回台北。

選書這件事,真是每年教科書出版界的大事。


星期五, 5月 20, 2011

【教科書選圖】維管束 環狀分布and散狀分布

100嚴選!維管束縱剖面!



這是今年的改版的新圖啦!
(這一系列的選圖文,想到哪寫到哪,並沒有按照時間順序。)

其實我們想做縱剖面的呈現,想了很久,大概從97年就一直醞釀這樣的想法。
另外這個跨頁呈現的方式,已經有其他出版社用的一樣了。
我們也一直在思考有沒有打破成規的方式。

97年算是康軒自然大改版的年段,那一年,圖照大躍進是我們給自己的目標。
於是要處理的照片太多太多了,
也就沒有那麼多時間處理這種比較「費工」的圖片。

在教材的品質逐步到位的情況下,
今年我們開始著手進行一些之前想做,但沒能完成的部分。

雖然早知道其實縱剖面沒有這麼好拍,
真的實驗下去卻發現比我們之前預想的...還難!

向日葵是去花市買的,玉米則比較麻煩,
還好離職的文編惠雯同學老家有種玉米,就麻煩他們家幫忙挑個兩株運來台北。
(運費比材料還貴=.=,而且很快的我們就發現,兩株不夠用~唉!)

材料取得了,這實驗難在哪?
難在要配一個濃度、性質、呈色都很「剛剛好」的染劑。

濃度:
太濃維管束吸不上去,而且萬一哪一段莖乾掉,就永遠也吸不上去了。
太稀的染劑沒有辦法做出很好的呈色不說,才剛把莖給切開,整個細胞都糊了,一片粉紅色,根本分不出來維管束在哪。

性質與呈色:
我們嘗試了滿多種的染劑,因為並不是肉眼看起來很紅的,效果就很好,
我們有用過簽字筆的補充液、鋼筆的紅墨水、也用食用色素調了幾種。

最後最後,要有一把鋒利的刀以及好刀工,以減少斷面細胞的物理性損傷。
(小當家:這樣食材的細胞都不會被破壞,可以封住食物的美味~XD)

總之,這是我們今年還滿自豪的一張圖片。

PS.我們也曾考慮過,要不要把縱剖面完全切斷,
  但後來覺得如果保留一點橫切的部分,這樣可以同時呈現巨觀的橫切面,
  和B圖的橫切面的顯微圖剛好可做對照。


星期四, 5月 12, 2011

自己拍也是取得圖片的一種管道

除了挑選既有的圖片,有些時候我們也會自己拍。
地景地貌、生態攝影當然就到戶外拍;如果是一些靜物,就室內拍。

重要的圖片,例如課本裡的實驗,
我們會特別請商業攝影師、安排好時間,去棚拍。
(有一次拍攝化學實驗還不小心把人家的燈給燒了!李大哥,對不起~)

畢竟是數位時代了,有些不那麼講究品質的圖片則是編輯自行解決囉。
不過當然就不會是很高級的棚拍環境了。
就在自家辦公室,把後面的鐵櫃上書本清一清,空出一塊就上工囉!
(側拍使用手機、且燈光微弱,圖片不是很清晰,請見諒。)

↓由左到右:
編輯兼任攝影師一枚、編輯兼任展售小姐一枚、編輯兼任打光師ㄧ枚。



↓反光板其實只是白色珍珠板。



↓會好奇在拍什麼嗎?其實是電漿球啦。



一些即時性的印刷品,上面的圖片有些就是這麼來的。
拍攝機動性較高,而且自己操作,也能夠確保傳達訊息的一致性。

而圖文編輯當久了,基於對圖片的需求與挑剔,會深深的感受到能即時把影像記錄下來的重要性。
隨著入行年資的多寡而有不同,不過我們整組的相機,平均值約為 3台/人。
編輯這一行,什麼東西都摸一點、什麼都會一點,真的是略懂、略懂。

星期二, 5月 10, 2011

【教科書選圖】胎生



99年教材說明會時,由我代表公司拜訪的學校老師,可能都聽我說過挑選這張圖辛酸歷程。

「胎生」這個教學主題,在國中生物的教材中,存在已久,因「卵生」的圖片呈現,常常是一窩剛孵出的蛋,可能是因為彼此的相對關係,胎生的選圖,時常是剛生出的小貓、小狗。


我們也曾用過懷孕的母親,以懷孕來對比孵卵。


經過歷年的使用,最終我們採用的是文章一開始的牛羚生產圖。
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改變?

在這一段課文所要傳達的知識概念中,是希望學生能區分卵生與胎生的意義。
而無論卵生或胎生都是胚胎發育的方式,並連帶影響了新個體出生的形式。

以往所採用的小貓、小狗圖,因為已經是出生後再拍攝的,佐證「由母體產出」的力道不足,且該圖的哺乳意味強過於胎生的意義,會模糊這段知識的概念。

懷孕的圖意,雖然貼近生活,但僅由外觀,要表現胚胎養分供給的方式,仍有無法克服、交代不清的地方。

微觀的胚胎發育過程不夠貼近學生的知識領域,於是我們以具體的出生過程來引導新個體是由何處產出?再回推胚胎發育的過程中,供給養分的來源是母體、或是卵?
這樣一來,兩者的差異就很清楚了。

對比卵生動物破卵的一瞬間,我們的目標放在:胎生動物產出的一瞬間。

目標明確後我們開始找圖,不料尋找的過程竟是出乎意料的困難。

1. 拍攝角度要能夠看到完整的母體與新生兒。
2. 拍攝的角度要能證明新生兒的確是從該成體的身體產出的。

以上兩個條件代表我們所要找到的圖必須是生產「中」,而且還須能看到母子連結的部分。


3. 物種不能太罕見,畢竟這裡的學習目的不是認識新生物,若讓教師還需多花時間去介紹生物,反而造成困擾。

以胎生相關的關鍵字設搜尋,所搜到的圖片並不少(近萬筆計),
上述三個條件,都必須以人工篩選的方式挑選圖片是否適當。
編輯在圖庫中設定每頁顯示100張圖,也大概有100頁要花時間一一瀏覽縮圖。
看到可能適合的縮圖,則再點選查閱大圖,以確定是否適合。

編輯大概花了一周的時間(他的工作當然不會只有找這一張圖而已),
完成這個挑選的工作,交了五張圖給我。

不到一分鐘的時間,全部被我、退貨。

您可能覺得近萬張的圖片要挑一張,怎麼可能挑不到,
事實上這是有可能,而且在我們工作上時常發生的。

而且這是教科書,除了圖意,我們還必須遵守很多潛規則。

那五張圖中,
有一些是編輯認為稍稍的不合乎原訂的條件,但仍可以明確表達胎生的意義。
不過我確不打算妥協。

有一些則的確是符合我們原訂的目標。
但我說:太血淋淋了不能用!
編 輯:生產怎麼可能不帶血!?而且又是正在生!
我 說:我知道,但這樣的圖,不能放在教科書。再找找...

於是無奈的編輯含著對我的恨意換了一個圖庫,重新再找起。

我的執著,在工作上時常造成工作的夥伴很大的壓力。尤其身為編輯的人大都自認比常人龜毛一點,結果居然遇到一個在工作上龜毛到病態的主管,其實我很同情他們(笑!)

但也感謝我的工作夥伴們,最後才能達成「不血腥的生產過程圖照」,這個當初想來不可思議的任務。


敬獻給
 所有在國中打拼的生物老師,希望你們喜歡這張圖。

PS.順道一提左上角的卵生圖,當初也是特別挑選一張圖片中能有完整的蛋、正在破殼中、已經完全生出這樣三個階段兼具的圖片。

星期一, 5月 09, 2011

【教科書選圖】系列文

我一直很想做一個這系列的分享,
教科書編輯工作七載,選圖的工作是我自認拿手、竭力貢獻、被批評、成長、精進...一直最有想法與心得的區塊。

我知道自己一直有愧於當初開了這個部落格的初衷,但原因就像舊文章說過的,不再贅述。

日前職務上的調動,讓我離開了教科書編輯的「核心」,雖不再直接執行編輯工作,而歸類為間接相關的人員。
但我想這樣的人生變動,將會更有利於在這個部落格的經營吧!
於是,我決定先把我一直想談,但之前礙於職務而感覺綁手綁腳的主題拿來談。

如果問現今30~40歲左右的人,臺灣的教科書以往和現在有什麼不同,可能的答案之一:「變漂亮了!」

↓大氣分層:74課程標準的地球科學課本;


↓大氣分層:九年一貫後的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




↓水循環:85課程標準的地球科學課本;


↓水循環:九年一貫後的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


但其實,除了印刷精美、色彩豐富,
我認為課本的圖片還背負著傳授知識的基本任務,以及其他更深層的功能,

在我擔任編輯工作的期間,有一些圖片的挑選過程,是個人覺得特別想提出來分享與紀錄的。
為什麼這群編輯人要選這張圖?希望這系列的文章能稍稍的解答這類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