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, 8月 31, 2011

Design & Thinking 中文版預告片



這預告片傳達的意念,與前篇 Tim Brown的想法有些交疊。
不過,TED的片長在20分鐘內,而這支影片是預計10月要上映的「電影」,
內容可能會更具體與全面。

繪畫和書法雖是我唯二上過的才藝班,但在學時期,我的美術成績並不顯著。
如果要選學藝股長,要壁報比賽,那人選絕落不到我頭上。

反而是從自學網站架設的過程,讓我從設計這件事情走到了「美」的路上。
雖仍無法在「畫畫」的領域裡符合一般人對視覺的要求,
但誰說設計=美術呢?

架設網站之前,首先就是看很多很多的網頁,開始懂得欣賞網頁設計;
寫網站的時候,會去思考如何整理資訊,設定閱讀動線的問題。
架設網站之後,利用計數器追蹤使用者的族群、流量的升降,
利用留言板與網友互動,了解需求,適時做出網頁改版。
就這樣,也許我不能做出很漂亮的介面,但可以做出讓人感覺舒服的網頁。

又因編輯工作的關係,我在這四五年非常關注平面設計、包裝、廣告。
案頭上的設計書恐怕不輸美編,初衷是希望與設計者使用一樣的語言,
提升溝通效率,但後來卻漸漸的變成自己的喜好。

另外,臺灣社會已有一定的經濟水準,我們日常生活使用的產品,除了功能也注重工業設計,可以說整體的美感都被提升了。

所以到底什麼是設計?
預告片中 1:40 處,一位女性設計師說,設計師的思考與科學家不同。
I Don't think so.

對我來說,設計是解決需求,創造價值。
科學的思考脈絡,一樣派得上用場,因為重要的是態度與動機。
也許有些科學家,只是為了解決 why 而做研究的,
但如果連 why 都不清楚,就開始設計,更是愚蠢的。
而更多的科學家,解決 why 的問題之後,還會希望他的研究對人類社會有實質的價值、貢獻。
這與設計的終極目標,也是相似的。

所以我們設計各類教材,為了解決課堂的需求,創造知識傳遞的價值。
  我們設計操作介面,為了操作便利的需求,增加使用意願,藉此創造價值。

用這樣的觀點來看,回到前篇所做的簡短結語,
人人都是設計師,只是媒介不同。

重要的是,在你的工作、你的生活,是否隨能能保有「Design & Thinking」。


星期五, 8月 26, 2011

Tim Brown 鼓勵設計師放大思考的格局

我想,政治家、經濟學家、建築師、編輯...我們都是設計師。
只是,媒介不同。